温热论

温热论-四书格
温热论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温热论清叶桂总论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大类型。叶天士温热论是论述温病证治的名著,创立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作为辨证的根据,并指出温病的传变模式有顺传与逆传二种:顺传由卫而气而营而血,逐步传入:逆传由卫分直入营分。至于卫、气、营、血如何分辨,主要是根据温病的诊断特点,运用察舌、验齿以及辨斑、疹、白,作为要点,然后结合证情,作出诊断,决定治法。全篇从原则到具体,有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实践起着指导作用。兹重编分章论述如下。第一章·温病大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化热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合皮毛而主气,故云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加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抟,势必孤矣。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症:温热虽久,总在一经为辨。第二章·逆传入营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用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及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速透斑为要。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此句根据温热经纬增一“如”字):轻则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病虽未及下焦,每多先自徨,此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耳。第三章·流连气分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症。此时宜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气。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症: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症矣。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