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引法

养生导引法-四书格
养生导引法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养生导引法胡文焕一、中风门〔原文)一法: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疽、疝、大风、偏枯、诸风痹。〔解说)采用正立背靠墙姿势,不息,行气,(功法详见本节讨论)运用意识导气,使内气从头至足而止。这种练功法可以治疗疽病、疝气、大风、半身不遂,以及各种风痹病。〔原文)二法: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常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解说)将两脚趾仰起、行气,五息而止,引气至腰背。可以治疗腰背痹痛和半身不遂,并能改善人的听觉。经常用此法练功,还能使诸根(佛家称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根是能生的意思。因眼、耳等对于声、色等能产生感觉,故称为根)清净,不受病邪和外界不良原素的侵袭和干扰。〔原文)三法:以背正倚,展两足及指,瞑心(收心使之安静),从头上引气,想以达足之十趾及足掌心。可三七引,候掌心似受气止。盖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是也。〔解说)采用背部端正靠墙壁的坐式,伸展两脚和足趾,排除杂念,使心神宁静,从头上引气,使内气随意念向下行到双脚十趾及足掌心的涌泉穴。如此反复以意引气做二十一次,等到脚底似有受气的感觉时为止。这就是所谓“上引泥丸,下达涌泉”的功法。〔原文)四法:正柱倚壁,不息,行气,从口趣(同促)令气至头始止。治疽、痹、大风、偏枯。〔解说)采用背部端正靠墙的坐式,不息,行气,以意念引导内气,从嘴内至头顶为止。可以治疗疽病、痹症、大风和半身不遂。〔原文)五法:一足(同蹋、踏)地,足不动,一足向侧相,转身欷(通欹、斜。倾侧)势,并手尽急回,左右迭二七。去脊风冷,偏枯不通润。〔解说)一只脚踏地不动,另一脚伸向侧面,转身成斜势,两手相合尽量随身体掉转,左右交替十四次。可消除脊背风寒,半身不遂引起的气血不能通达润养肢体。〔原文)六法:手前后递(交替、顺次更迭)互拓(举、推),极势三七,手掌向下,头低面心,气向下至涌泉、仓门。却努一时,取势散气放纵身,气平。头动(同膊。肩膀、肩胛)前后欹侧,柔转二七。去并冷血,筋急渐渐如消。〔解说)两手前后交替互推,尽力活动二十一次。然后停止推手,手掌朝下,低头面向心胸,以意行气下达涌泉穴和仓门,气至后守一会儿收功,收功时要放松全身,将气散开,使气平调。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