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显超-古易筮法研究

汪显超-古易筮法研究-四书格
汪显超-古易筮法研究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51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405页

第2页 / 共405页

第3页 / 共405页

第4页 / 共405页

第5页 / 共405页

第6页 / 共405页

第7页 / 共405页

第8页 / 共40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9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自序《易》作为筮占之学,历史极其悠久。依据《周易·系辞》所叙,《易》的源头是在伏羲。伏羲观象画卦,《易》学创立。画卦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而是术与学同时诞生。后世巫史代代相传,筮占之学不断发展。到周代,《易》已经历了《连山》、《归藏》两大阶段,发展出《周易》体系。《周礼·春官宗伯·太卜》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连山》,二日《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传统上认为,《连山》是夏代的《易》,《归藏》是殷代的《易》,《周易》则是周代的《易》。巫史卜您,固是三代要事。考察三《易》用世时间,前后不下20个世纪,《易》的古老悠久殆非别的学术可比,它被称为中华文化之根,诚属理所当然。行至春秋,孔子欲用《周易》来行儒家教化,借巫史筮占之术装入儒家道义,于是《周易》的儒家义理之学兴起。后世以孔子为学术宗主的人们就以为《易》中本含有“圣人之旨”。汉代独尊儒术,儒家《易》学得宠于朝廷,声势浩大,先秦的筮占之学逐渐衰微。朝廷官学中所立的京氏《易》学虽然旨在筮占,但本质上京氏《易》应属西汉兴起的汉代新式象数《易》学,先秦筮占之学在官学中并无传承。三国时代,王弼援老庄以解《周易》,又兴起带有道家色彩的新义理之学,即后人所说的玄学《易》学,辞简义精,一时间风行江北。唐代孔颖达奉旨作《正义》,以仲尼为宗、以辅嗣为本。这部“正义”使孔门义理之学举官方《易》学大纛的地位得到巩固,使王弼的义理之学正式被官方《易》学所接纳。孔、王义理之学至此遂古籍库www,fczh」920,c0n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