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苑坛经-清-闵一得

碧苑坛经-清-闵一得-四书格
碧苑坛经-清-闵一得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碧苑坛经大清高士全真演教龙门承律第七代昆阳子王常月演第八代戒弟子施守平纂,第十一代宗裔闵一得订卷首一、心法真言康熙二年,岁在癸卯,十月之吉,昆阳子说戒于金陵碧苑。谓凝真子邵守善,扶摇子詹守椿曰:“余自髫年慕道,识透浮生不实,幻境无常,要免轮回,早修至道。但崆峒虽近,广成子未许相逢:蓬岛非遥,凡夫身安能得到。务必远离污染,扫尽尘埃,涤荡心胸,洁涓志虑,消磨结习而俗念如灰,淘汰欲身而妄根截断。诸缘顿息,俱从戒定中一步步行来:万虑归空,悉自智慧里一层层看到。拔得开则孥得定,看得透则忍得来。是以竖起眉毛,手掣割情刀子:放开脚步,直登渡世般儿。翻身则解脱轮回,转念则超离罗网。悲心不泯,古云自度度他:慈愿常存,我欲自度度彼。”“记得昔年寻真访道,曾参王屋,得遇明师。上蒙三宝之洪恩,亲闻法宝:下仗一身之膂力,苦行修身。皈依无上法王,行持大乘妙道。当逢盛世,安乐清平,万劫难闻,千生罕见。敢不阐扬三宝,答报四恩!少尽涓埃之愿,聊输方寸之明。”“是以不忘僭妄之愆,开坛说戒:莫避笑讥之谤,演教谈经。非关好事沽名,只为關邪解惑。天律不容绮语,至道惟在直言。谨将龙门第七代家风,告诸大众。敬录碧苑一腔直话,普利人天。不敢虚文,何妨直说。今将授汝,正以接引愚迷,阐明正法。”“若夫上乘法器,明眼高人,则贫道下风有幸,正欲请慈领教,以印证其所闻,贫道之愿也。”子闻是训已,作礼而退,东西序立。于是广陵弟子施守平稽首颂曰:“法原无法因心有,心本无心为法空。心现法王心现相,法皈心主法皈空。要明定法非圆相,须悟凡心即圣心。心法法心心法法,法心解脱是知音。”二、皈依三宝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沈沦邪道,颠倒昏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逢之想。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此三皈依,乃昔之圣贤,度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莫不从此,三皈依起首。何以故?盖性命生死,大事因缘,微妙秘密,难可见闻。最上乘解脱妙法,若无师真垂慈开示,引诱灵机,安能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而不致堕落邪见,错入旁门也耶。所以未能明道之士,先皈依经。未能明经,先皈依师。若能皈依师宝,则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能闻经宝,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昔日之不可见闻者,一旦豁然贯通,皆由皈依师宝之力也。自然解悟真文,得明正法,超脱生死,不落轮回。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