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6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中国八卦象数疗法函授(普及)班辅导资料(第一期)关于疑难问趣的解答李山玉《中国八卦象数疗法讲义》一书的基本结构为“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两部分。前者为体,后者为用。一、基本理论部分(本书的重点)八卦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即分为《易经》学说、中医理论两部分,前者为核心,后者为基础。(一)八卦学说在学习八卦学说中,理解和体悟八卦内涵的同时,必须记住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方位。尤其对象数作重点的理解,若不熟悉“易象”,就无法“比类取象”,无法取得配方以施治。“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象是《周易》的根本,象数是研究易经的基础,是学习八卦象数疗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八卦“以类万物之情”就是以象数来体现的,八卦有具体的象,有抽象的象。抽象的象就是八个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具体的象就是不同结构的形象,即由抽象的象而产生乾为天,兑为泽,离为火,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良为山,坤为地。以至延伸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而归类于八大类象。关于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体,是体用关系。“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即八卦场与后天的五行态。(二)阴阳五行学说关于阴阳五行学说,必须掌握和理解其基本规律,阴阳是字宙间万事万物的属性,“万物负阴而抱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结合,相对的组合。万事万物都呈现着阴阳一体的运动与平衡,呈现着万物一体的运动模式,太极模式,而阴阳之间的变化又是通过五行生克来体现的,而这阴阳五行生化作用,存在于各个层次、个范围、各种系统。小至细胞,大至字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阴阳五行的生化作用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八卦“以类万物之情”,最终又属于阴阳五行,所依循的是“比类取象”的方法,所以这仍是内涵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意思,呈现着无限的相似模式,全息模式,绝不只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三);藏象学说八卦象数疗法是以八卦学说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象数为媒介的一种场效应。这里的中医理论基础,主要指藏象学说。“脏腑学说”古人称之为“脏象”。脏就是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取其脏腑虽存在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的含义。脏腑的功能或异常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全身的胜利或病理状态。所以要学习八卦象数疗法,必须理解“脏腑学说”的内涵,掌握其基本功能。尤其五脏功能必须要记熟。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藏神,:心开窍于舌:汗为心之涂等。以及五脏的八卦归类、阴阳五行归属,这是学习脏腑学说的要点。待记忆和掌握了这一点,其他相关内容便可迎刃而解。无论是脏与脏之间,或脏与腑之间,或脏与经络之间,或脏与相关器官乃至气血的生理、病理等,均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归类于八卦、归属于阴阳五行。“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所以中医理论依然贯穿者八卦阴阳五行学说。由此我们可以领悟“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含义了。中医基础理论是八卦象数疗法的理论基础,学习掌握脏腑学说又拓宽了“比类取象”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象数内涵,所以要想学习八卦象数疗法,必须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二、临床应用部分(本书的难点)临床应用部分其重点在第一章第三节“象数配方”中的“五、取象配方”,这是临床应用中内核。关于这五种取数配方的方法,不能孤立的对待和理解,他们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如肝脏之疾,按八卦之象取数配方,可以取象4,加0以通经气和牵制八卦场。若按藏象理论取数配方,仍要取4,再如同上述取用0.因藏象理论肝为主疏泄,肝脏为震卦,其数4.。若按君臣佐使取数配方,仍可取4,因为4为疏肝的主要象数,为主,为君,犹如“主药”、“君药”。若按经络循行取数配方,仍可取4,因震主肝经,取4的象数以疏肝经。若按五行相克规律取数配方,仍可取4,因为震主肝,肝属木。综上所述,这五种取数配方有其必然的内在联系,是融会贯通的。所以他们之间只是一个侧重的问题。所以能熟练的掌握其中的一两种取数配方,其余的方法便可自然而然揉于其中,渐可迎刃而解。这是理解和掌握取数配方的捷径。若孤立地对待各种取数配方,则会越学越繁难。而各种取数配方的前提又是对疾病的辨证施治,这是取数配方的关键。也就是说,“普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不管疾病之征象表现如何复杂,首先要辨别疾病阴阳盛衰,(其脏腑阴阳盛衰的生理、病理机制已在脏腑学说及辨证施治的章节中详述)。否则不会收到预期的疗效。在辨别疾病阴阳的前提下,再数配方以施治,这就是“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如胃热与胃寒,其致病因素一为热邪,一为寒邪:即一为阳邪,一为阴邪。在取数配方时可取象数7,因良卦主胃,其数7。而胃热的可配0为070或700:其中070为阴阳平衡,防其寒凉有过而不适:而700虽偏于益阴。所以070与700可适用于胃中虚热证。若胃中实热,则多用007或00700.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