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门

暑门-四书格
暑门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中署有三正太阳中热者,喝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注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喝也,《金匮》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太阳中喝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注病有在表,有在里者,有表里俱病者,此则表里俱病者也。发热恶寒,身重疼痛者,表中喝也。脉弦细芤迟者,中暑脉虚也。小便己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者,太阳经气不足也。小有劳身即热者,谓劳动其阳而喝即发也。口开前板齿燥者,重有热也。似喘喝不止,故前板齿干燥。若发汗以去表邪,则外虚阳气,故恶寒甚。若以温针助阳,则火热内攻,故发热甚。若下之以除里热,则内虚而膀胱燥,故淋甚。徐氏曰:此条无治法,东垣以清暑益气汤主之,所谓发千古之秘也。】太阳中喝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注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身热脉微弱者,喝也。身体疼重者,水也。夏时暑热,以水灌洗而得之。《金匮》以一物瓜蒂散主之,或云五苓散。】脉诀【晋王叔和】暑得虚脉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荣益气莫蹉跎。活人书【宋朱肱】中暑中暑伏热深,累取不瘥,其人发渴不己,酒蒸黄连丸主之。暑湿合病为湿温其人尝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薄,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冷,腹满,又胸多汗,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喝,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白虎加苍朮汤主之。夏月调摄法凡盛暑冲热,切不可以冷水洗手面,大损人目。夏一季,是人脱精神之时,心旺肾衰,肾化为水,至秋始凝,及冬乃坚,是故尤慎房室,固养精神。仁斋直指方【宋杨登父】暑由口鼻入人之心包络与胃口相应。胃气稍虚,或因饥冒暑,则暑毒自口鼻而入,凝之于牙颊,达之于心包,如响应声。倘遇暑以还,急漱水而勿咽可也。济生方【宋严用和】中暑夫中暑所以脉虚者,盖热伤气而不伤形也。且暑者,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脏为心。是以暑喜伤心,令人身热头痛,状类伤寒,但背寒面垢,此为异耳。其则昏倒不知人,手足微冷,烦渴口燥,或吐或泻,或喘或满,此皆暑气之所为也。大抵中暑闷乱,切不可便与冷水,及卧冷湿地,得冷则死。惟当温养,用布衣蘸热汤熨脐中及气海,或掬热土至脐心,仍更溺之。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