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浅注

金匮要略浅注-四书格
金匮要略浅注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13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第3页 / 共132页

第4页 / 共132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金匮要略浅注汉陈修园叙言余奉讳里居。每婴疾。偶检方书。茫无涯。因叹前贤如坡公沈存中辈。皆明于医理。用以济世利物。其不效者。特格物未至耳。吴航陈修园先生。精岐黄术。以名孝廉宰畿辅。晚归里中。与先大夫结真率会。余尝撰杖侍坐。聆其谈医。洞然有见垣一方之眼。窃谓近世业医者。无能出其右也。今先生捐馆数年矣。令嗣灵石传其业。世咸推重焉。先生生前所刊医书若干种。己传海内。今复读其金匮要略浅注一十卷。明显通达如诸掌。虽王叔和之阐内经。不是过也。灵石又遵庭训为金匮歌括六卷。取韵语之便于记诵。附以行世。犹先生志也。昔范文正公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先生在官在乡。用其术活人。岁以千百计。况着书以阐前人之旨。为业医者之HT。其功岂浅鲜哉。灵石以序见委。余固不知医。然窃愿为医者讲明其理。庶有以济世利物。而勿误人于生死之交也。是为序。道光十年岁次庚寅仲春望后愚侄林则徐拜撰卷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病不外邪正虚实。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是邪正统于虚实中也。)夫(上工)治未病者。见肝(邪)之(为实)病。知(己病之)肝(必)传(未病之)脾。当先实脾。(若春之三月。夏之六月。秋之九月。冬之十二月。)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所以然者。脏病惟虚者受之。而实则不受。脏邪惟实则能传。而虚则不传也。)中工不晓(邪实则)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先)实(未病之)脾。惟治(其)肝(不防其传)也。夫肝(虚)之病。补(其本脏之体。则)用酸。(经云。木生酸。酸生肝。遂其曲直之性也。补之犹恐不及。则用助。)助(其阳必)用焦(热之药。使心旺而气感于肝也。助其阴必以)苦(用苦寒之药。养心液之不足。泄君火之有余。则木得其养矣。助之犹恐不足。则用益。)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益稼穑作甘。则用培土升木之法。其法悉备于乌梅丸之中也。若中工不解。误以)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三句为克制之治。然则肝虚正治之法。当从于何处求之。以下十二句。是述中工之误。以为补)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以)此(为)治肝补脾之要妙也。(然则上工治)肝虚(之病)则用此(酸甘焦苦之药。按调补助益之妙。)法(若治肝)实(之病)则不在(治肝虚之例可)用之。经曰、(无)虚虚。(无)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余脏。他脏也。实者防其传。先治其未病之脏。虚者补其虚。求本脏之体用。遵经旨而治之。则得矣。)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