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丕熙-从面相判断性格

洪丕熙-从面相判断性格-四书格
洪丕熙-从面相判断性格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61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135页

第2页 / 共135页

第3页 / 共135页

第4页 / 共135页

第5页 / 共135页

第6页 / 共135页

第7页 / 共135页

第8页 / 共13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2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前言“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这句话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国子产以此说明性格和面貌的关系,距今已2429年。而在《左传》,从面相判断个人的性格且预言其吉凶祸福的例子,也不一面见这种言面有验的例子,从《左传》以来史不绝书。如邓通,相士见其面有俄纹入口面断其必饿死。汉文帝不信,赐邓通铜山,令其自鼓铸钱币以保其不俄死。但是,·邓通仍不免因饿面死如相去之预言,远是《汉书》中相面而有验的一个显著的例子。进代,如普菌蔗在承龙平之日,于京华一见李续宾即断害“此人必死于战辉”,也是面相应验的一个著名例子。飞::出:·那么,从面貌果能判断锉格且预言吉凶祸福吗?,简况是第二个断吉其不能的犬学者。他在《非相篇》里说:“相人形状颜色而知英吉的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但是,和他同聘代的天学者孟轲即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本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暸厮影胸中不正,则眸幸耗焉”飞《孟子·离娄上》)。孟轲的断言恰恰相反,他认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之偏正,:商以从眼睹看出。眼睛既为面相的一部分,孟轲的以眸为例也谢承认面貌和性格是紧密湘关的。苟况和孟轲都非“世俗人”,而是獬学的两大宗匠。他们对待相术的相反见解,都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自汉以来1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