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48页

第2页 / 共148页

第3页 / 共148页

第4页 / 共148页

第5页 / 共148页

第6页 / 共148页

第7页 / 共148页

第8页 / 共148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40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根本无法给命运下定义。命运最可知但却无形:意欲对它言说,必先使之显现为象。天地人大统一的体验,是以阴阳五行之象来表述的。天象之变,系于阴阳五行之一变,阴阳五行之变,起于人事之失。所以说,人事之失与天象变是经由阴阳五行感应的。人的命是宇宙之易的体现,亦即宇宙变易过程中某一特定状态的体现,人蕴涵了这一状态的全部信息,这被称作禀赋。人出生时所禀赋的当时的字宙状态的信息,便固结为命,宇宙之易表象为特定的阴阳五行,这是以天干支为象的。但字宙之易水不停息,于是命在继续变易的不同宇宙状态中,便表现出不同的运。因此,就有了命运并称。但这是不同的。究其根本,命是一种固结了的特定宇宙状态,运是流变着不同宇宙状态中的遭遇。阴阳五行是气,它所表象的命运,则显现为不同“成份”构成的气。对每个人而言,由于各人禀受的份量不同,故而造成个体之间的差异。禀清纯厚渥之气者,其象真:禀浊驳粘薄之气者,象不真。人生天地之间,天施地化而成。故而人象天地,与天地同气,三者合以成体,各各特定状态的气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宇宙之气中。我们通透了阴阳五行之象,便可洞见“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事物无论巨硕细微都充溢相同的生命,蕴涵着世界全体的“信息”,遵循着类固(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同应的原则,交感互动,因而这个世界是全息世界,阴阳五行便是全息之象,个人命运本在宇宙之中,这便是知命的根本意义所在。知命而不忧乃是一种运载高的境界。二、迷信与科学迷信和科学都只是一种评价。在现代语汇中,与迷信最对立的是科学。二者在某些意义上是指一种事实,但在更多的场合中,是作为一种评价,而评价往往借助于形态各异的权力。人们常在评价的意义上使用科学一词,现代人人类常将强盛的西方物质文化与科学、技术(科学的物化形态)联系在一起。于是,科学便成了最高价值的评价词。当人们意欲标榜某事某物有很高价值、值得高度尊重时,便会冠于科学的定义。或说是已经科学证明了的。近世一些学人,虽志在弘扬儒家思想的精华,但却把唐朝、五代以后的阴阳五行当作糟粕加以摒弃,他们把阴阳五行统摄的诸象,如天文、五行、形法(风水、相术)、算命、医术、望气、风角等等方技术数称作迷信。这显然是从西方文化所由生的体验世界,观看古代中国的文化表所作出的一种评价。综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或用中国传统文化抵抗、排斥西方文化,或有选择地利用西方文化,或心甘情愿地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等若干种态度与为消长的历史。自西方文化以圣水、鸦片、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后,人们便开始以各个视角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先进我们落后。我们的文化只能类比他们文化史中过去的某个阶段:西方文化表层形态的变换,便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唯一道路、唯一模式。他们有我们没有的器用,如民主制度、政治经济体制、管理方法、科技、工业、教有等等,既是我们落后的证明,也是使我们先进的必备条件,我们有而他们没有的东西,便成了我们落后的原因,成了阻碍我们先进的抑制因素、历史包袱。于是一场扫除传统追求西方真理的文化运动开始了,人们希望从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教有救加以求顺应世界潮流救国保种。在破坏旧秩序的过程中,阴阳五行便成了首当其冲的对象。尽管某种意义上只是表层形态一对诸象的破坏。最富戏剧性的例子,是对中国古代方术之一一医学一评价的变迁。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中医曾与各种方术一样被归诸迷信之列。阴阳五行是迷信的大本营。结论是吾辈生死关系之医药,皆此种观念之产物。在这种评价的支配下,中医药曾遭到被取缔的厄运。但后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这种普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迷信一跃而成科学。中医药作为一种事实,其本身并无丝毫政变,所改变者只是对它的评价。在这里,迷信和科学只是一种评价,方技术数是古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形态之一。唐、五代以后广泛流行的一种术数算命术,以较其前辈更为精密的推算程序,赢得了一千多年来上至君主、下至庶民的诚心笃信。近几十年来却把它称作迷信。之所以说是一种评价,因为中医药与算命术出自同一体系,具有同样色彩,已被我们称作科学。所以迷信是带偏见的评价。迷信和科学都是一种信仰。对迷信通常的定义是缺乏理性实质的信仰、准信仰或习俗。因而它首先是一种信仰,其次是缺乏理性实质的。然而,现代语汇中迷信截然对立的科学,正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这便是对公理的信仰。亚里斯多德认为,公理是不可论证的第一原理,一切论证性科学都必须从这一原理开始:每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第一原理。最能表现古希腊理性精神的演绎几何学,便是建立在一些不能论证的自明之理上-公理之上。不证自明即无法证明,只能信仰,只有坚信某个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或公理为真,人类才能获得知识。因而《圣经》宣称信仰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无论是公理还是耶和华,都是体验,是不证自明的真实,这种真实不能用理发或逻辑推理来证实,它表现为信仰。这种信仰并不具有理性实质。科学在今天被视为万能,因而它是一种信仰。人们,包括数以万计的科学对科学的尊崇,基本上是一种信仰行为。近代科学是机械宇宙之象,在机械运动的体验世界中,物我是分裂的,我们是旁观的研究者,只是在观察、模拟客观的物质运动。在机械字宙象参照比较下,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与我为一的世界,自然被视为神秘主义的世界:天人合一、人与天地参的体验的象便被斥为迷信。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