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四书格
删补名医方论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删补名医方论清吴谦卷一删补名医方论(一)古医方得人乃传,非人勿言。故扁鹊。仓公皆称禁方,不轻授人,诚重之也。后汉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始立众方,公之天下。故建安以前,苦于无方:元丰而后,虽有《局方》,漫无指归,不可为法。今博集《金匾》、《千金》、《外台》诸书及王好古、李果、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政、薛己诸方之佳者,采录成编。然方论始于成无己,近代则有吴琨、李中梓、柯琴、汪昂诸家,于医方虽各有发明,但其问或有择焉未精、语焉未详者。复推其立方之意,综其简要,删繁补缺,归于明显,名之曰:删补名医方论,以昭示来兹云。独参汤治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及妇人崩产,脱血,血晕。人参(分两随人、随证)须上拣者,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随证加减。【集注】柯琴曰:一人而系一世之安危者,必重其权而专任之:一物而系一人之死生者,当大其服而独用之。故先哲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人参二两,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总之间,非他物所可代也。世之用者,恐或补住邪气,姑少少以试之,或加消耗之味以监制之,其权不重、力不专,人何赖以得生乎?如古方霹雳散、大补丸,皆用一物之长而取效最捷于独参汤何疑耶!【按】若病兼别因,则又当随机应变,于独参汤中或加熟附补阳而回厥逆:或加生地凉阴而止吐衄:或加黄固表之汗:或加当归救血之脱:或加姜汁以除呕吐:或加童便以止阴烦:或加茯苓令水化津生,治消褐泄泻:或加黄连折火逆冲上,治口毒痢。是乃相得相须以有成,亦何害其为独哉?如薛己治中风,加人参两许于三生饮中,以驾驭其邪,此真善用独参者矣。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证。人参附子(制)水煎服。【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静,故子在胞中,赖母息以养生气,则神藏而机静: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育形之后,资水谷以奉生身,则神发而运动。天人合德,二气互用,故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若夫起居不慎则伤肾,肾伤则先天气虚矣。饮食不节则伤脾,脾伤则后天气虚矣。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脏虚之微甚,参附量为君主。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若表虚自汗,以附子易黄,名人参黄汤,补气兼止汗。失血阴亡,以附子易生地,名人参生地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