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311页

第2页 / 共311页

第3页 / 共311页

第4页 / 共311页

第5页 / 共311页

第6页 / 共311页

第7页 / 共311页

第8页 / 共311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0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前言在作为中医诊断疾病方法的望、闻、问、切四诊之中,塑诊独居首位,自古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诊疗疾病。如《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望齐桓侯之色,汉代名医张仲景塑候王仲宜的面色,以断其死生等,几千年来一直传为佳话。在中医历代医学著作中,对望诊诊病的论述也很多,如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巨著《内经》中就有望“五生色”、“五病色”、“五死色”的理论等。故《内经》中明确提出“望而知之谓之神”,认为医术高明的医生只要运用视觉,不闻、不间、不切,对人体各部位进行仔细观察,就可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情况。在西医诊断学上,望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现代医学认为二尖瓣病、肺心病、肺结核、肝硬化、贫血都具有特征性的面色和面容等。因此,掌握医学望诊方法对于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提高普通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预防疾病等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粗国医学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人体各部位、各组织器官,通过经脉的联系,与体内的五脏六府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生物全息学说认为,人体的每一部位、器官,每一种组织,每一种物质等,均包含有人体全整的信息,是人体全身的缩影。当人体内部脏府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时,则必定有病理信息反映于外,因此,通过对人体外部的观察,就可以了解整体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所说:“祝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近几十年来,望诊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不少医者的重视,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相继有《耳穴诊断学》、《虹膜诊断学》、《望甲诊病》、《舌诊研究》、《手诊》、《手纹与健康》、《鲤诊》、《足诊》、《腹诊》等专著何世,在各地医学期刊上发表了近3000篇望诊的研究论文,不少研究成果已在各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http://www.klrs999.cn/快乐人生久久久hbtmxy制作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