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药证直诀-四书格
小儿药证直诀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原序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自六岁以下,黄帝不载其说,始有《顿囟经》,以占寿然小儿脉微难见,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其难二也。脉既难凭,必资外证。而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其难三也。问而知之,医之工也。而小儿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其难四也。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又所用多犀、珠、龙、麝,医苟难辨,何以已疾?其难五也。种种隐奥,其难固多。余尝致思于此,又目见庸医妄施方药而杀之者,十常四五,良可哀也!盖小儿治法,散在诸书,又多出于近世臆说,汗漫难据,求其要妙,岂易得哉!太医丞钱乙,字仲阳,汶上人。其治小儿,该括古今,又多自得,著名于时。其法简易精审,如指诸掌。先子治平中登第,调须城尉识之。余五六岁时,病惊疳森瘕,屡至危殆,皆仲阳拯之良愈。是时仲阳年尚少,不肯轻传其书。余家所传者,才十余方耳!大观初,余筮仕汝海,而仲阳老矣。于亲旧间,始得说证数十条。后六年,又得杂方。盖晚年所得益妙。比于京师,复见别本。然旋着旋传,皆杂乱。初无纪律,互有得失,因得参校焉。其先后则次之,重复则削之,讹谬则正之,俚语则易之。上卷脉证治法,中卷记尝所治病,下卷诸方,而书以全。于是古今治小儿之法,不可以加矣。余念博爱者,仁者之用心,幼幼者圣人之遗训,此惠可不广耶!将传之好事者,使幼者免横天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此余之志也。因以明仲阳之术于无穷焉。宣教郎大梁阎季忠序钱仲阳传钱乙,字仲阳。上世钱塘人,与吴越王有属。纳土,曾祖随以北,因家于郓。父颗,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姑,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返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积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行葬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乙始以《颅囟方》着山东。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卷。夫当诸臣搜采之日,天下藏书之家,莫不争献秘籍。卒未得是书真本,而今乃复见于世,岂非古人精气有不可磨灭者欤?是书原刻阎名作「孝忠」,「真诀」作「直诀」,今未敢易也。「聚珍本」往往有阎氏方论误入钱书者,今依朱本,则各得其所矣。其药味分量间有不同,今各注于本方之末。至《薛氏医案》本己为薛氏所乱,不足证云。光绪十七年辛卯长夏内阁中书周学海谨记卷上?脉证治法小儿脉法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变蒸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