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切用

药性切用-四书格
药性切用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103页

第2页 / 共10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第4页 / 共103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药性切用卷之一上草部(山草类)卷之一上草部人参大补,能回元气于无有,性味甘温,肺家专药。功用灵活,五脏之虚,随所引而至五脏之阳,生阴生血,阳自生而阴自长。退虚火,止烦褐,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若大虚衄,生噙咽汁,乃气不摄血,血脱益气耳。参条:补力稍减,有横行手臂之功。参芦:涌虚痰。参须:降泄虚逆。有一种小者,名太子参。气质稍嫩,其用不下大参。参叶:苦寒虽有泻热生津之用,而苦寒之性,不甚益人。虚甚者,忌之。卷之一上草部珠儿参甘寒微苦,入肺而泻热,补虚用代沙参之不及。性味稍沉,胃虚者,不宜多用。卷之一上草部会兰参补虚功在珠参之上,力近东洋。元虚挟微热而消渴者,较胜,其性甘凉可知。卷之一上草部潞党参味甘微温,补益中气。脏平无火,元气微虚者宜之。有一种西党参,微甘带辛,宜托药用。白党参:气味辛劣,用之发散虚邪,不入补剂。红党参:味甘性润,益血补虚为平稳,但力薄耳。卷之一上草部西洋参苦寒微甘,补气清肺,气味浓浓,功在珠参之上。胃虚不耐寒凉者,宜久制用。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