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备要-清-汪昂

本草备要-清-汪昂-四书格
本草备要-清-汪昂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151页

第2页 / 共151页

第3页 / 共151页

第4页 / 共151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本草备要清汪昂陈序医学始于《内经》,药品始于《本经》,药性之于医,特其一端耳,而生杀反掌匪细,故也同雷。而下考其性,正其用,广其数,详其义,历数十百家,宜亦无余蕴矣,然皆偏有所长。求其词句雅炼、意旨赅明、不简不繁、体裁合节者,则未之数见也。汪子庵,予之至交也。少长宫墙,逾壮厌薄制举,遂自逸以老,然经史百家靡不弹究,而于岐黄之书为尤嗜,盖以刀圭家鲜能探注,而养生者又不可以不知也。予交庵久,尊酒论文之暇,辄及医旨,殆于其间有玄解乎?近以本草一帙示予,盖会蕞诸家,而手自裁定者也,名曰备要,征序于予,予知非以予言为重,以予稍解此中意旨耳。夫本草,大者莫如《纲目》,谓其类多而难穷也:小本莫如《汤液》,又未免失之稍略。即余小刻医学五种,其一为《本草十剂》,盖推徐氏之说而扩充之,但与《方解》相表里,而于婴儿、疡科药则未之及。兹本精于搜逸,严于树裁,于《汤液》则补其阙略,于《纲目》则汰其繁芜,益以《经疏》诸书。使义类昭着,文约而指博,以云备要,其然乎。是书行世,则从来诸家别刻,皆可废览矣。嗟乎,使庵得行其志,将跻民生于仁寿,其见诸事功者,曷止如是。今伏处衡茅,仅着方书以寄意,然其博济之心,则一也,是庵之为庵也夫。眷同学弟陈丰拜撰童序乙己夏,武林武蝶生先生,言及新安汪庵《本草备要》、《医方集解》二书简要易明,乡僻无医之所与不知医之人,读之了然。且卷帙无多,行李便于携带其中。医方无不神效,历试历验,洵为有济于世之书。惜坊本舛讹漶漫,几至不能卒读。如能重订锓行,亦造福不小。京江包松溪、包美东、包子诸君子闻之欣然,愿为重刊,而蝶翁遂以仇校自任,于是松溪诸君金开雕。雕既成,有谓方书中精详而罕传者颇多,此书浅略,且已遍行海内,家有其书,何必多此一举?此盖泥于海盐吴遵程之说。不知吴氏之《成方切用》、《本草从新》即因汪氏书而推展之,良足补所未备,然例以先河后海之义,则汪氏安可忽者。拟俟此书工竣,即续刊吴氏之书,以与汪氏书相辅而行,此特先河之义也。噫嘻,医岂易言哉!病情万变,治不一端。近之浅学急求速化,往往钞撮汤头,药性编写为歌诀,人挟一册,率尔悬壶,以性命为尝试。曾有友人偶患肠风,以柿干烧灰,饮服而愈。医者惊为奇方,纪而录之,不知即载在《本草备要》柿干注内,则是医家于此二书罕有涉其浅而领其略也,遑问其他。今之重梓是书,正以其浅而易明,略而知要,以便于人人之用耳。若夫高材敏达之士,欲广究医理之奥,则最古之《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最博之《千金》、《外台》诸书俱在,原不以浅略域之也。抑闻之,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苟由此而寻源竞委,以游灏博而归于精微。为三折肱之良医,登一世于仁寿,是二书者,又未必非梯航之一助云。道光二十五年仲冬月童濂叙于扬州自序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