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通书-宋-周敦颐

太极通书-宋-周敦颐-四书格
太极通书-宋-周敦颐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太极通书朱熹解附诚上第一诚者,圣人之本。诚者,至实而无妄之谓,天所赋、物所受之正理也。人皆有之,而圣人之所以圣者无他焉,以其独能全此而己。此书与太极图相表。诚即所谓太极也。“大哉干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此上二句,引易以明之。干者,纯阳之卦,其义为健,乃天德之别名也。元,始也。资,取也。言干道之元,万物所取以为始者,乃实理流出,以赋于人之本。如水之有源,即图之“阳动”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此上二句亦易文。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言干道变化,而万物各得受其所赋之正,则实理于是而各为一物之主矣,即图之“阴静”也。纯粹至善者也。纯,不杂也。粹,无疵也。此言天之所赋,物之所受,皆实理之本然,无不善之杂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此亦易文。阴阳,气也,形而下者也。所以一阴一阳者,形而上者也。道,即理之谓也。继之者,气之方出而未有所成之谓也。善则理之方行而未有所立之名也,阳之属也,诚之源也。成则物之已成,性则理之己立者也,阴之属也,诚之立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元始,亨通,利遂,贞正,干之四德也。通者,方出而赋于物,善之继也。复者,各得而藏于己,性之成也。此于图己为五行之性矣。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易者,交错代换之名。卦爻之立,由是而己。天地之间,阴阳交错,而实理流行,一赋一受于其中,亦犹是也。诚下第二圣,诚而己矣。圣人之所以圣,不过全此实理而已,即所谓“太极”者也。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行之性也。百行,孝、弟、忠、信之属,万物之象也。实理全,则五常不亏,而百行修矣。静无而动有,至正而明达也。方静而阴,诚固未尝无也。以其未形,而谓之无耳。及动而阳,诚非至此而后有也,以其可见而谓之有耳。静无,则至正而己:动有,然后明与达者可见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非诚,则五常百行皆无其实,所谓不诚无物者也。静而不正,故邪:动而不明、不达,故暗且塞。故诚则无事矣。诚则众理自然,无一不备,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矣。至易而行难。实理自然,故易:人伪夺之,故难。果而确,无难焉。果者,阳之决:确者,阴之守。决之勇,守之固,则人伪不能夺之矣。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去己私,复由天理,天下之至难也。然其机可一日而决,其效至于天下归仁,果确之无难如此。诚几德第三诚,无为:实理自然,何为之有!即“太极”也。几,善恶。几者,动之微,善恶之所由分也。盖动于人心之微,则天理固当发见,而人欲亦已萌乎其间矣。此阴阳之象也。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