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家宝-清-石成金

传家宝-清-石成金-四书格
传家宝-清-石成金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教子世上接续宗祀,保守家业,扬名显亲,光前耀后,全靠在子孙身上。子孙贤,则家道昌盛:子孙不贤,则家道消败。这子孙关系甚是重大。无论贫富贵贱,为父祖的俱该把子孙加意爱惜。但是为父祖者不知爱惜之道,所以把子孙都耽误坏了。何谓爱惜之道,“教”之一字时刻也是少他不得。试看,古者妇人一有怀孕,就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这叫做胎教,所以生子形容端正,聪明过人:子能吃饭,就教他用右手:子能说话,就戒他出娇音:六七岁时,男女就坐不同席、食不共器:一切出入、饮食,教他逊让长者:衣服不许绸帛,饮食俱有时度:八岁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岁入大学,教之以明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至于女子,十岁时就不许出闺门,教以针剪纺绩之法,饮食厨白之事,一切语言容貌俱要温恭柔顺。古人教训之法还多,不能尽述。想他当日,岂不知爱惜子孙,为什么把子孙这样拘管呢?正为不是这样拘管,就成不得人。所以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必定要劳苦子孙,才不耽误子孙,才是真正爱惜子孙。子孙好与不好,只在个教与不教上起根。盖不教他俭朴,则必奢华:不教他辛勤,则必游惰:不教他忍耐,则必忿争:不教他谦恭,则必倨傲。出此入彼,自然之理。但世上的人那个生下来就是贤人?都从教训成的:那一个生下来就是恶人?都从不教训坏的。譬如玉不琢,就是废玉,怎得能成珍器!田不耕锄,就是荒田,怎得能成丰熟!教子一事为何专责在父母身上?假如父母不去教子,乡党亲族中就有好人,那能件件教导,日日不离?言语也不相信,情谊也不关切,谁肯像父母的心肠,苦口饶舌惹他厌恶。所以儿子学好学不好,都是为父母的专任。万一父母不在,才是祖、叔的事。世上也有富贵人家生出来的子孙辱门败户,也有贫贱人家生出来的子孙立身扬名。可见子孙的好歹,全在教与不教,原不在于家门之富贵贫贱。但人生一世,子孙是个后程,若是子孙不好,任你有极大的事业,总无成立,父、祖死后,只落得旁人笑语,就是平常人家,也要个接代的子孙。所以人家子孙是最要紧的,若是有了子孙不去教他,也是枉然,所以教子学好更是最要紧的。可惜而今有子孙者,胎教的道理全然不晓,至于生长以后,娇生惯养使性气也不恼他,骂爹娘也不禁他,欺兄压长也不约束他,慢乡邻、辱亲友、游手好闲、任意为非也不责治他,切饮食衣服从其所好,满口膏粱、浑身绫罗,甚至诬赖骗诈、好争惯讼、坏尽心肠,殊不警戒他,更有反夸子孙乖巧者。如今世上妇人护短的甚多,一见丈夫管子孙,方才开口骂动手打,他就拦阻嚷闹起来。因此宠坏子孙者不少。世间不肖子的根苗,多从父母酿成。但父母爱惜儿子原是好意,殊不知子若不教,正是把他一世终身都坑害坏了。我每常见人家父母惜儿子,任他的性情游戏闲荡,读书的书也不问他读多少,做事的事也不管他做如何,若于凡是略辛苦的生业,便不叫他做。殊不知把他的身子懒惰惯了,性子自在熟了,及至他后来自己做人,便诸事只图自在,稍有勤劳的就不欢喜,少有辛苦的就不耐烦,因此一切事务东不成,西不就,苗而不莠,莠而不实,粗鲁浮浅,不得成器,多从这个惜他上酿起来。又常见人家父母爱儿子,定要好食与他吃,好衣与他穿,好器物把他用,好去处领他顽,殊不知他吃惯了好的、穿惯了好的、用惯了好物件、顽惯了好处所,及至他后来自己做人,便奢华惯了不知节省,也不晓得银钱如何难挣,也不明白家业如何难创,因此浪费、浪用、卖田、卖屋多从这个爱他上酿起来。又常见人家父母疼儿子随他的偏执,凡百事情惟恐怕违拗了他,尽他要的便与他,尽他恼的便替他打骂出气,殊不知顺从他惯了,及至他后来自己做人,一发自由、自纵、打人、骂人、撞祸、生事,多从这个疼他上酿起来。又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