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礼-明-屠羲时

童子礼-明-屠羲时-四书格
童子礼-明-屠羲时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童子礼《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而养正莫先于礼。盖人之自失其正,以自外于圣人之途者,率以童幼之年,不闻礼教。则耳目手足,无所持循:作止语默,无所检束。及其既长,沿习偷安,徇情任气,如已决之水,不可堤防,己放之条,不可盘郁,何所不至哉!是故朱子《小学》,必先洒扫、应对之节。程子谓即此便可达天德,信非诬也。世之父兄,既以姑息为恩,而为之师者,日役役焉以课程为急。故一切礼教,废搁不讲,童蒙何赖焉?兹本《曲礼》、《内则》、《少仪》、《弟子职》诸篇,附诸儒训蒙要语,辑为《童子礼》。晨兴,即当盥栉以饰容仪。凡盥面,必以巾悦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散乱,但须敦尚朴雅,不得为市井浮薄之态。凡着衣,常加爱护。饮食须照管,勿令点污:行路须看顾,勿令泥渍。遇服役,必去上服,只着短衣,以便作事。有垢、破,必洗浣、补缀,以求完洁。整衣欲直,结束欲紧,毋使偏斜宽缓。上自总髻,下及鞋履,加意修饰,令与“礼容”相称。其燕居盛暑时,尤宜矜持,不得袒衣露体。凡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大拇指。其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以右手掩其胸。手不可太着胸,须令稍离方寸。凡揖时,稍阔其足,则立稳。须直其膝、曲其身、低其首,眼看自己鞋头,两手圆拱而下凡与尊者揖,举手至眼而下:与长者揖,举手至口而下:与平交者揖,举手当心而下。手随身起,又于当胸。凡下拜之法,一揖少退。再一揖。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散,不可急迫。低头拱手,稳下双膝。腰当直竖,不可蹲踞,以致恭敬。凡立,须拱手正身,双足相并。必须所立方位,不得歪斜。若身与墙壁相近,虽困倦,不得倚靠。凡坐,须定身端坐,敛足拱手。不得偃仰倾斜,倚靠几席。如与人同坐,尤当敛身庄肃,毋得横臂,至有妨碍。凡走,两手笼于袖内,缓步徐行。举足不可太阔,毋得左右摇摆,致动衣裙。目须常顾其足,恐有差误。登高必用双手提衣,以防倾跌。其掉臂跳足最为轻浮,常宜收敛。凡童子常当缄口静默,不得轻忽出言。或有所言,必须声气低平,不得喧聒。所言之事,须真实有据,不得虚诳。亦不得亢傲皆人及轻议人物长短。如市井鄙俚、戏谑无益之谈,尤宜禁绝。凡视听,须收敛精神,常使耳目专一。目看书,则一意在书,不可侧视他所。耳听父母训诫、与先生讲论,则一意承受,不可杂听他言。其非看书、听讲时,亦当凝视收听,毋使此心外驰。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