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四书格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注-汉-河上公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45页

第2页 / 共45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道德真經註經名:道德真經註。又名《河上介章句》。據傅為西漢初隱士河上合撰,傳授漢文帝。一說出於束漢。四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参校本:一、《四部叢刊》影印宋建安虞氏刊本(簡稱影宋本)。二、敦煌S.477、S.3926號寫本.道德真經註卷之一河上公章句醴道第一道可道,謂經術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長生之道也。常道當以無為養神,無事安民,含光藏輝,减跡匿端,不可稱道也。名可名,謂富赏尊榮高世之名也。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常名當如婴兄之未言,雞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在石間。内雌昭昭,外如頑愚。無名,天地之始:無名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之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虚無,為天地之本始者也。有名,萬物之母。有名謂天地。天地有形位、陰陽#1、有刚柔,是其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萬物,長大成熟#2,如母之養子也。故常無欲,以觀其妙#3:妙,要也。人常能無欲,則以觀道之要妙1。要謂一也。一出布名道,喷叙明是非也。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歸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歸趣也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兩者謂有欲無欲也。同出者謂同於人心。異名者,所名曰異。名無欲者長存,名有欲者亡身。同謂之玄。玄,天也。謂有欲之人與無欲之人,同受氣於天。玄之又玄,天中復有天也。禀氣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則生贤聖,得错亂濁辱則生贪淫。眾妙之門。能知天中復有天,禀氣有厚薄,除情欲,守中和,是謂知道要妙之門戶。養身第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自揚己美使顯彰也。斯惡己:有危亡也。皆知善之為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己人所爭也。故有無相生,見有、而為無也難易之相成,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