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道藏太清部-黄石公素书二-汉-黄石公

正统道藏太清部-黄石公素书二-汉-黄石公-四书格
正统道藏太清部-黄石公素书二-汉-黄石公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黄石公素昔經名:黄石介素書。舊题秦黄石公著。北宋張商英注。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清部。参校版本:台灣商務印者館影印文渭閣《四庫全者》(簡稱《四庫》本)。黄石公素昔目錄#1序黄石公素昔原始章第一正道章第二求人之志章第三本德宗道章第四遵義章第五安禮章第六序黄石公《素書》六篇,按《前漢》列傅,黄石公圯橘所授子房昔,世人多以三略為是,盖傳之者誤也。晉亂,有盗發子房塚,於玉枕中獲此者,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許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嗚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盗獲之,自是《素書》始傳於人間。然其傳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壶哉。竊营評之:天人之道未营不相為用,古之聖皆盡心焉。堯欽若吴天,舜齊七政,禹叔九疇,傳說陳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設天地四時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陰陽,孔子欲無言,老聃建之以常無有。《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道至於此,則鬼神變化皆不逃吾之術,而况於刑名度數之間者歟?黄石公,秦之隱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雖堯、舜、禹、文、傅說、周公、孔、老亦無以出此矣。然則黄石公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以此者授子房。而子房豈能益知其書哉?凡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昔曰:陰計外泄者敗。子房用之,营勒高帝王韓信矣。者曰:小怨不敖,大怨必生。子房用之,营勘高帝侯雍齒矣。者曰:决策於不仁者險。子房用之,营勒高帝罷封六國矣。書曰: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子房用之,营致四皓而立惠帝矣。書曰:吉莫吉於知足。子房用之,营擇留自封矣。昔曰: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营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矣。嗟乎,遺粕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如諸葛亮、王猛、房喬、裴度等輩,雖號為一時贤相,至於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攀髴此者所以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贤之人也。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贤。非此四者,雖口誦此者,亦不能身行之矣。張商英天覺序。#1目錄原缺,據正文標题補。黄石公素書宋張商英天覺註原始章第一道不可以無始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醴也。離而用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所以贯五,五所以衍一。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道之衣被萬物,廣矣,大矣。一動息,一語默,一出處,一飲食,大而八絃之表,小而芒芥之內,何適而非道也。仁不足以名,故仁者見之謂之仁,智不足以益,故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不足以見,故曰用而不知也。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有求之謂欲。欲而不得,非德之至也。求於规矩者,得方圆而己矣。求於權衡者#1,得輕重而已矣。求於德者,無所欲而不得:君臣父子得之以為君臣父子,昆蟲草木得之以為昆蟲草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