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道藏太清部-尹文子-周-尹文

正统道藏太清部-尹文子-周-尹文-四书格
正统道藏太清部-尹文子-周-尹文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尹文子經名:尹文子。戰國尹文子著。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清部。参校版本:台灣商務印者館影印文渭閣《四庫全者》本(簡稱《四庫》本)。目錄#1序卷上大道上卷下大道下#1目錄原缺據正文標題補。尹文子序#1山陽仲長氏撰定尹文子者,蓝出於周之尹氏。齊宣王時,居稷下,與宋鈃、彭蒙、田斯同學,先於公孫龍2。公孫龍稱之。著書一篇,多所湘綸。《莊子》曰:不累於物,不苟於人,不忮於浆,願天下之安寧以活於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見侮不辱。此其道也。而劉向亦以其學本於黄老,大較刑名家也。近為誣矣。余黄初末始到京師,繆熙伯以此昔見示。意甚玩之,而多脫誤,聊試條次撰定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詳也。#1尹文子,戰國時人。曾游稷下,善名辯。所著《尹文子》,《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一篇,列名家。仲長統撰定本為上、下兩卷,或疑為襲錄、增删殘文而成。#2「先J字舊脫,《漢昔·藝文志》名家《尹文子》班固注「先公孫龍J,今據補。尹文子卷上大道上大道無形,稱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則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也。大道不稱,聚有必名。生於不稱,則羣形自得其方圆:名生於方圆,則粟名得其所稱也。大道治者,則名、法、儒、墨自廢:以名、法、儒、墨治者,則不得離道。老子曰: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寶。是道治者謂之善人,藉名、法、儒、墨者謂之不善人。善人之與不善人,名分扶問切。日離,不待審察而得也。道不足以治則用法,法不足以治則用術,衛不足以治則用權,權不足以治則用勢。勢用則反權,權用則反衛,術用則反法,法用則反道,道用則無為而自治。故第則徼吉吊切。終,徼終則反始,始終相襲,無第極也。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圆白黑之實:名而不可,不尋名以檢其差。故亦有名以檢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檢名。察其所以然,則形名之與事物,無所隱其理矣。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器之名,善恶貴賤是也:三曰况謂之名,贤愚愛憎是也。一曰不變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齊俗之法,能鄙同異是也:三曰治莱之法,慶背刑罰#1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權量是也。術者,人君之所密用,羣下不可妄窥。勢者,制法之利器,羣下不可妄為。人君有術而使羣下得窥,非術之奥者:有勢使羣下得為,非勢之重者。大要在乎先正名分#2:使不相侵雜,然後術可秘、勢可專。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則形之與名居然别矣#3:不可相亂,亦不可相無。無名,故大道無稱:有名,故名以正形。今萬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則亂:萬名具列,不以形應之則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惡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惡有惡名。聖贤仁智,命善者也:頑器魚巾切。凶愚,命惡者也。今即聖贤仁智之名以求聖贤仁智之實,未之或益也:即頑器凶愚之名以求頑器凶愚之實,亦未或盡也。使善惡之盡然有分,雖未能壶物之實,猶不患其差也,故曰名不可不辯也。名稱者,别彼此而檢虚實者也#4。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混,得者由名分察。今親贤而疏不肖,背善而罰惡,贤不肖、善惡之名宜在彼,親疏、背罰之稱宜屬我,我之與彼,又復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肾不肖為親疏,名善惡為背罰,合彼我之一稱而不別之,名之混者也。故曰:名稱者,不可不察也。語曰:好虚到切。牛。又曰:不可不察也。好則物之通稱,牛則物之定形,以通稱隨定形,不可第極者也。設復言好馬,則復連於馬矣,則好所通無方也。設復言好人,則彼屬於人也,則好非人、人非好也,則好牛、好馬、好人之名自離矣。故曰:名分不可相亂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