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道藏太玄部-山海经-晋-郭璞

正统道藏太玄部-山海经-晋-郭璞-四书格
正统道藏太玄部-山海经-晋-郭璞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56页

第2页 / 共56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山海經經名:山海經。十八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参校本:郝懿行《山海經笺疏》、束珂《山海經校譯》、譚承耕《山海經點校》。山海經序世之覽山海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奇怪、俶儻之言,莫不疑焉。营試論之曰:莊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於《山海經》見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羣生之紛紜,陰陽之煦蒸,萬殊之區分,精氣渾淆,自相清薄,遊魂靈怪,觸像而構流形於山川、麗状於木石者,惡可勝言乎。然則,總其所以乖鼓之於一響,成其所以變混之於一象。世之所謂異,未知其所以異,世之所謂不異,未知其所以不異,何者?物不自異,待我而後異,異果在我,非物異也。故胡人見布而疑癃,越人見罽而駭鼋。夫翫所習見,而奇所希開,此人情之常蔽也。今略舉可以明之者,陽火出於冰水,陰鼠生於炎山,而俗之論者莫之或怪,及談《山海經》所载而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不可怪也。不怪所可怪,則幾於無怪矣,怪所不可怪,則未始有可怪也。夫能然所不可、不可所不然,則理無不然矣。案《汲郡竹書》及《穆天子傳》:穆王西征,見西王母執璧帛之好,献锦組之屬,穆王享王母于瑤池之上,赋詩往來,辭義可觀。遂襲崑崙之丘,遊軒轅之宫,跳鍾山之嶺,玩帝者之寶,勒石王母之山,紀跡玄圃之上。乃取其嘉木、豔草、奇烏、怪歌、玉石、珍瑰之器,金膏、燭銀之寶,歸而殖養之於中國。穆王鴛八駿之乘,右服盗粱,左驂暴耳。造父為御,葬戎為右,萬里長騖,以周歷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濟。束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廬,南轢歪量之梁,北躡積羽之衢。第歡極娱,然後旋歸。案《史記》:說穆王得盗驪、暴耳、華骝之驥,使造父御之,以西巡狩,見西王母樂而忘歸。亦與《竹書》同。《左傳》曰:穆王欲肆其心,使天下皆有車轍、馬胁焉。《竹者》所載則是其事也。而譙周之徒只為通識瑰儒而雅,不平此驗之史考,以著其妄。司馬遷叙《大宛傳》亦云:自張赛使大夏之後,第河源,惡睹所謂崑崙者乎。至《為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不亦悲乎。若《竹者》不潛出於千載,以作徵於今日者,則山海之言其烏幾乎廢矣。若乃束方生曉畢方之名,劉子政辨盗械之尸,王頂訪兩面之客,他海民獲長臂之衣,精驗潛效,絕代懸符。於战,羣惑者其可以少寤乎。是故聖皇原化以極變,象物以應怪,鑒無滞赜,曲壶幽情。神焉廈哉,神焉廈哉。蓝此者跨世七代,歷載三千,雖暫顯於漢,而尋亦寝廢。其山川名號所在多有舛謬,與今不同,師訓莫傳,遂將湮泯。道之所存,俗之所喪,悲夫。余有懼焉,故為之創傳,疏其壅閡,鬧其茀燕,領其玄致,標其洞涉,庶幾令逸文不墜于世,奇言不絕於今,夏后之迹靡刊於將來,八荒之事有開於後裔,不亦可乎。夫落蒼之翔,叵以論垂天之凌,蹄涔之遊無以知絳虬之腾,鈞天之庭豈伶人之所躡,無航之津豈苍兕之所涉,非天下之至通,難與言山海之義矣。嗚呼,達觀博物之客,其鑒之哉。山海經目錄總十八卷本三萬九百十九字,注二萬三百五十字,總五萬一千二百六十九字。南山經第一本三千五百四十七字,注二千一百七字。西山經第二本五千六百七十二字,注三千二百二字。北山經第三本五千七百四十六字,注二千三百八十二字。束山經第四本二千四十字,注三百七十五字。中山經第五本四千七百一十八字,注三千四百八十五字。海外南經第六本五百一十一字,注六百二十二字。海外西經第七本五百三十七字,注四百五十二字。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