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子-周-尹喜

尹文子-周-尹喜-四书格
尹文子-周-尹喜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尹文子周尹文撰金山钱氏校本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原序大道上大道下校勘记附逸文逸文钦定四库全书提要尹文子一卷。周尹文撰。前有魏黄初末山阳仲长氏序。称条次撰定为上下篇。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亦题大道上篇。大道下篇。与序相符。而通为一卷。盖后人所合并也。庄子天下篇。以尹文。田骈并称。颜师古注汉书。为齐宣王时人。考刘向说苑。载文与宣王问答。颜盖据此然吕氏春秋又载其与湣王问答事。殆宣王时人。至湣王时犹在欤。其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周氏涉笔谓其自道以至名。自名以至法。盖得其真。晁公武读书志以为诵法仲尼。其言诚过。宜为高似孙纬略所讥。然似孙以儒理绳之。谓其淆杂。亦为未允。百氏争鸣。九流并列。各尊所闻。各行所知。自老庄以下。均自为一家之旨。读其文者。取其博辨闳肆足矣。安能限以一格哉。序中所称熙伯。盖缪袭之字。其山阳仲长氏。不知为谁。李献臣以为仲长统。然统卒于建安之末。与所云黄初末者不合。晁公武因此而疑史误。未免附会矣。原序尹文子者。盖出于周之尹氏。齐宣王时。居稷下。与宋钘。彭蒙。田骈。同学于公孙龙。公孙龙称之。着书一篇。多所弥纶。庄子曰。不累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于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之。以此白心。见侮不辱。此其道也。而刘向亦以其学本于黄老。大较刑名家也。近为诬矣。余黄初末始到京师。缪熙伯以此书见示。意其玩之而多脱误。聊试条次。撰定为上下篇。亦未能究其详也。山阳仲长氏撰。大道上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大道不称。众有必名。生于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于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大道治者。则名。法。儒。墨自废。以名。法。儒。墨治者。则不得离道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宝。是道治者。谓之善人。藉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权。权不足以治则用势。势用则反权。权用则反术。术用则反法。法用则反道。道用则无为而自治。故穷则徼终。徼终则反始。始终相袭。无穷极也。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其方圆白黑之实。名而不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亦有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察其所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一曰不变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齐俗之法。能鄙同异是也。三曰治众之法。庆赏刑罚是也。四曰平准之法。律度权量是也。术者。人君之所密用。群下不可妄窥。势者。制法之利器。群下不可妄为。人君有术。而使群下得窥非术之奥者。有势。使群下得为非势之重者。大要在乎先正名分。使不相侵杂。然后术可秘。势可专。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恶有恶名。圣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