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民居士-中国八字评注

持民居士-中国八字评注-四书格
持民居士-中国八字评注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610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141页

第2页 / 共141页

第3页 / 共141页

第4页 / 共141页

第5页 / 共141页

第6页 / 共141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3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第一节业力、命运的关系与认识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因此最易使人误解的要算业力论了,甚至误会为命定论及宿命论。此思想影响了整个亚洲文明,多数之亚洲人,皆以其为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之思想基础。业力论极难了解,因为业力之究竞深邃无极,毕竞非人类之智慧所能尽其幽微。人生之禀赋和境遇皆大不相同,有的生来智慧极高,有的却痴呆愚笨:有的长得端正美好,有的平凡或丑陋。有生来即为盲哑,甚或四肢不全的:也有容貌自然讨人喜欢或使人厌恶的:同一父母所生之子女,亦皆个性、天赋、际遇各不相同,此即一般人所谓之命运。佛教则进一步说,此命运乃人人自己之往昔业力所造成的。根据此说,今生之大部命运皆由前生业力所造成,而来世之命运亦由今生行为而决定之。言至此,不禁略有感概,人皆以为自己可以作许多事业,自以为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其实这是很天真的想法,人原是个很可怜很不自由的动物。拿吾人的生命来说,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如果生在早期非洲的人类,我想没有人生前向他问道:“喂,你愿不愿意投生在十七、八世纪的非洲,大半生将要经过帝国主义的欺压,还要接受奴役、贩卖,受尽各种身心的苦恼呢?”我想从没有人向他征求过意见,他就糊里糊涂的被生下来了。他既然被硬性的配给了这样的一个生命,也就罢了,但是有一天他却一定要死,他虽然不愿意,然亦无如何。可怜的人类,对自己的生命都无选择的自由,不愿生而被强迫的生,不愿死而被强迫的死,谁说“生命”本身非一绝大之悲剧呢?造成和支配这悲剧的力量,就是佛家所谓的业力。这样说来,业力是否百分之百的定命论呢?这又不尽然,因为业力毕竞是人们自己造成的。自己造成的东西或局面虽有其约束性,但亦有某种程度之可变性,随自己之意志可以多做、少做或不做某种业。因此可以多结、少结或不结某种果报。目前之果报或命运,虽有其支配人之定性,但吾人之努力亦可使之改向、净化或升华,达到某种程度之转变。业力论若完全是定命论,则一切宗教和道德行为之努力岂非徒然?佛教之业力思想是指出人文和生命现象中,同时有定和不定两种因素存在。现举一例: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袁了凡,他做过兵部职方司主事、军前参划、督兵、直隶省顺天府宝低知县,死后还被明熹宗追谥为尚宝书上即。根据“了凡四训”记载:袁了凡幼年失怙,母亲希望他捐弃功名改学医术,一方面可以养生,另一方面又可以济人,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位精通邵子皇极经数正传的老者,姓孔,云南人也,修髯伟貌,飘飘若仙,向袁了凡说:“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呢?今后考试、县考童生必得第十四名,府第必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试必得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袁了凡再请老人卜终身穷通祸福,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贵、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宣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寿归正寝等…,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老先生所悬定者,一一应验,使袁了凡大吃一惊,益使他相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后来袁了凡遇到一个叫云谷禅师的高僧,他问禅师:“一个人对他的命运逃得了吗?”禅师说:“命由己做,福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会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从此以后,了凡开始努力积行万千善举,持“准提真言”每日不怠,夙夜匪懈,终于挣脱了二十年来孔先生所替他算定的命运之束缚。我之所以写这个例子,有两层意义,第一就是说明人有先天的命运,第二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命运也可以受到后天持久坚定的意志,行善与禅定的力量所改变。以上所说业力和命运的关系,是指少数之个人而言,若就群众的共业来说,则其约束性又远较个人之别业为大,其“定命”及“难可转”之程度亦几何级数的增加,同是一个时辰2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