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损妙方明·异远真人《跌损妙方》系明代僧人异远真人所著,是现存最早的伤科少林派著作异远真人生卒年限及何方人氏尚待考证,据考证是明朝正德至嘉靖年间僧人(异人指僧人、道人以外的出家人),于嘉靖二年著成《跌损妙方》。全书一卷,首列“治法总论”,分“穴位论治”和“通用”两大部分:次列“用药歌”、“血头行走穴道歌”、“左右论”及“药中禁忌”以及孙氏(清孙应科)的注论:再根据不同损伤部位分列(全身、头面、身中、脊背、腿足、金疮、通行)七门。书中记载了全身57个穴道,根据穴道不同收载方药102首,另有全身方28首,金疮方12首,通用10首,合计152方。书中还辑录不同部位骨折脱位的处理方法10种,介绍了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技术。明清时期,是我国骨伤科发展的鼎盛阶段。其时伤科著述立说甚多,形成了伤科史上的两大学术流派。一派受薛己影响,强调八纲、脏腑辨证,倡导补气血、益肝肾,称薛己补派。一派从异远真人之说,以经络穴位为诊疗依据,偏重手法,推崇循穴治伤,称伤科少林派,其形成以明代异远真人所著《跌损妙方》为代表。《跌损妙方》对伤科少林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丰富中医伤科学术流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录·正文·跌损妙方书后·谨跋正文治法总论夫跌打损伤,气血不流行,或人事昏沉,往来寒热,或日轻夜重,变作多端。味者不审妄投猛剂,枉死多人,诚可惜也。治宜及早,半月后才医,瘀血己固,水道不通,难为力矣。既表不可复表,要仔细看明,随轻重用药。青肿转红色,血活将愈。若牙关紧闭,不能进药,万无生理。坐卧避风,忌一切生冷,牛肉缩筋,猪肉发病,亦不宜食。遇有重伤,解衣谛视偏身,血道形色若何,诊脉调和与否。脉绝不至者死,沉细者生。山根好,阴囊有子,可治。肾子入小腹,无治。顶门一破,骨陷难存。囟门被伤,髓出即死。心胸紧痛,青色胜裹心,乃偏心受伤,可治。红色胜裹心,乃心口受伤,不治。上心口青肿,一七即死。伤小腹而不及肚,可治若阴阳不分,粪下不止,气出不收,则肚伤矣。食管虽断,在饱食之后,延二日不死者,可治。若鼻孔黑色,舌大神昏,则脏腑绝矣。耳后为制命之处,脊骨无续断之方。男子乳伤,犹非重症,妇人乳伤,却是危机。正腰受伤,笑者多凶。小腹受伤,孕妇最忌。以上姑述其大者,并列各方于下。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