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51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阴阳五行学说就是六爻预测学的岸,若不想淹死,就尽早上岸。第二章易理探源>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精辟深奥,是对>理、象、数的高度概括。要理解此段话,先须明了“易”、“太极”、“两仪”、“八卦”的内涵。天地万物造化之前,人们称之为无极,亦即混沌。“清气未生,浊气未沉,游神未灵,五色未分,中有其物,冥冥而性存,谓之混沌。混沌为太始。太始者,元胎之萌也。始之数一,一为太极。太极者,天地之父母也。太极易,天高明而清,地博厚则浊,谓之太易。太极者,天地之变化也。太易之数二,二为两仪。两仪者,阴阳之形也,谓之太初。太初者,天地之交也。太初之数四,四盈易,四象变,而成万物,谓之太素。太素者,三才之始也。太素之数三,三盈易,天地孕,而生男女,谓之三才。三才者,天地之备也。”无极,是万物无象,无形之“混沌”状态,无阴,无阳,无味,无臭。但天地万物之理、数己备。其质未成,是以“气”的形式存在,称之为“混元一气”。而太极,是万物之象己现,阴阳己分,理、数寓于象之中,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己成定数,无可改变,是宇宙至善,至美之极。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分男女,别之为阴阳,以地为依据。“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孔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就是客观存在的“辩证法规律。”“易”就是反映了客观存在的“辩证法规律。”“易”,古人解释为“变易、简易、不易”,亦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研究易理,就是为了掌握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运动规律,加强预见性,指导自己的行动。>中的每一句话,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和数理,先贤们以图、数的方式反映,又以“辞”将之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曰:“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物成性,在事成理,在运成气,在占成数。”“大衍之数五十”,是也。>分三宫,是易之三才之道。中宫“天五”“地十”为太极之数、理、气、象,为万物生化之根本。其体己具而未分。浑然居中。中宫之一、二、三合而成其五,又与五合而得生成数七(阳)、九(阳)。九为天之数,为阳,居上。其与五总而合得成数六(阴)八(阴)。六为地之数。天地之数合而为十五。五为阳,十为阴,为阴阳之气,又为奇偶之象。九为老阳,六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其九与六、七与八合而各得十五,合于>纵横之数,亦合于五行生成之数。五乘十得“大衍之数五十”。>曰:“五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中天之数奇,地之数偶。奇者为阳,为刚,为动,在气者上升。偶者,为柔,为静,在气者下沉。天地之数至五而成,五即为小衍之数,天之数极于九,地之数极于十。故至存者一,至分者二,至生者三。五为天地之元数,九、六为成数,“参天量地”者二,共十五。生万物之数三,与>中宫天五地十共成十五。四为>纵横之数,皆为十五。一为太极,二为两仪,四为四象,四象又生八卦,合而共得十五。老阴六,老阳九,少阴八,少阳七,老阴老阳与少阴少阳各得十五。五与十相乘,又得五十,是为“大衍之数。”五者小衍之数,为十五。十者大衍之数,为五十。可见,>之所以为易者,其出于自然而然。数之出,图之列。阴阳分而为二,合而为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万物之象备。形上形下,数之对待成。其变化之道为一理所主宰。“古者包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立五行之顺行,2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