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峰说疫

松峰说疫-四书格
松峰说疫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114页

第2页 / 共114页

第3页 / 共114页

第4页 / 共114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松峰说疫清刘松峰序忆余自幼时,耳目之所睹记,鲜见医而儒者也。乃转而思焉,其凌替当不至是,使得克自振拔者出,而一起其衰,应必有可观者焉。故余极欲留心医学。每为塾师所迫,俾专工举子业,而未遑及之。第其所授之文,寓目即昏昏睡去,总不记忆。间尝取唐宋八家,以及诸名公真稿读之,一见辄能成诵。第期负过高,自维取法乎上者,仅得乎中。以此所为文词,往往不能趋时。后松峰山人为人言余所为帖括,乃传世之作,似非利试之器,当变格以相从,庶几其有合乎。或有告予者,予闻其言而是之,乃改弦易辙,始克幸博一第。第以揣墓入彀,终觉违心。随仍浸淫于古,日取诸子百家纵观之。又念人有七尺之躯,而不解岐黄术,终属憾事。遂将《灵枢》、《素》、《难》,以及历代各家医书,罗列案头,日日展玩。第医理玄杳,又系中年学步,卒未能深造其室。唯论其文章好丑,除经论外,惟李士材、汪等笔墨稍觉可观,余者字句尚多有未能通顺者,遑论其他乎。乙已夏,山人出所着《说疫》一书,属余弁言。余非知医者,固不敢强作解事。第观其全部文章,理法俱从《左》、《国》、《史》、《汉》得来,神而明之,又自成一子,真乃才人之笔,而讵可仅以医书目之乎。能文之士,取而读之,始信吾言之不谬也。是医也,而进于儒矣,是为序。时乾隆五十年乙已榴月眷姻弟春画王树孝书叙谚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明乎良医之燮理阴阳,胥一世而登诸仁寿,与良相之赞元调鼐者侔也。余自幼好读岐黄书,壮而远游四方,欲求所谓良医者,领其所谓卓识伟论,以正所学。历四十年所,郁乎吾怀,迄无所遇,而四方之志,终未少颓驰也。夙闻东武山川,奇秀不减雁宕,每神游马耳常山间,如东坡所谓隐君子者,庶忻然遇之。嗣闻邑绅士显绪王君辈,谈次间曾于诸城刘相国处,遇其胞侄松峰,温文尔雅,善古文诗词,更精岐黄术。余耳其名,而未获一共谈论,蓄怀时怅怅也。因策蹇走七百余里,访松峰于东武之槎河山庄。一见相滂如平生欢。其子濯西,克绍家学,精核医理,出所着《说疫》一书,属余弁言。余受而读之,见其三才融贯,而包括殆尽,古今毕举而搜罗无遗。真足解千百年之疑团,开瘟疫门之觉路。其尤妙者,析瘟疫之名义,分疫证为各种,皆发前人所未发。如所载瓜瓢软脚,赤膈黄耳,痧瘴诸挣等疫疠怪疾,各有简便良方,针灸奇术,皆能回春于瞬息,奏效于目前,真可以参变阴阳,起回生死。则是有《伤寒论》于前,不可无《说疫》书于后,直与《金匮》名编表里相成,参互尽变,将胥天下后世而仁寿之。即云与良相之业并垂千古,亦奚不可之有,是为序。时乾隆丁未清和月福山年眷世弟刘嗣宗撰自序伤寒之不明也,以中寒乱之。瘟疫之不明也,以伤寒乱之。能于其中划然分析,则其于治伤寒瘟疫也,思过半矣。伤寒自仲景而下,承承继继,各有专家。着书立说者,无虑数十种。独至瘟疫,则略而不讲焉。间有谈及者,不过寥寥数语。核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遂至瘟疫一症,靡所指归,往往以治伤寒法治之。非大用温散,即过投苦寒,欲病之愈也难矣。先大人引岚公,一生精于医理,南北宦游,虽簿书鞅掌,间闻人疾苦,莫不竭力拯救。余公聆庭训,非伊芳朝夕。且龆年善病,因得于暇日,取家藏岐黄书纵观之,故颇有会心处。因念瘟疫一门,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