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四书格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67页

第2页 / 共67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經名: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質集。十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参校本:無求備齋影印清蔣元庭刊道藏輯要本(簡稱清刊本)。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序僕草澤無名之野人也,素不以進取介意。及冠之後,酷嗜恬淡之樂,究丹經卜筮之術。至於晚年,讀古人書,披閱諸子,探赜聃經之奥,章章有旨,可謂深矣遠矣。因觀諸家解註,言多放誕,互起異端,朱紫骰亂,殆越百家,失其古道本真,良可歎也。獨莊、列、文、庚四子之書,迺老氏門人親授五千言教,各著撰義與相同。其餘諸解,紛紜肆辯,徒以筆舌為功,虚無為用,了無所執,又豈可與四子同日而語哉。僕昔隨仕营遊京都,得条高道。講師略扣玄阴,壶為空性之說,不能述道之一二。内省不疚,深其造道而自得,欲以拯世欲之多蔽,悼聖道之不行,又恐膠疑泥惑之流,翻起蜂喧之議,故摭其四子,引其真經,集為一編,計一十卷,以破雷同之說,因目之曰四子古道義。又述經史疏十卷,以相為之表裹。今幸苟完是論,非當恃其臆說,不惟新當時開見,抑為千古之龜鑑也。請好事君子幸無哂焉,偃息之暇,因援筆而直潜之時大定十九年己亥歲元日古襄寇才質謹序。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古襄寇才質集道可道章第一此章《南華經》言:天地無為不言之教者,古之所大也,而三皇之所以共美也。古之王天下者,奚為哉?天地無為而己矣。古者大道不稱,大辯不言,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後世孰知不言之教、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大道無為,天地不言之大教矣。天常無欲,無為自化,無教言也。道可道,《通玄經口道原篇》曰:夫仁義事生者,應變而動,變生於時,無常之行,故道可道,非常道也。非常道。《洞靈經》曰:後世仁義禮樂人事小成之道,曰可之教,飾辭政敗,非常道也。名可名,《通玄經》曰:書學者,人言之所生也,言出於智,智者詐倚,不知於道。夫著於竹帛之昔,鏤於金石之言,可傳於人者,非藏書也,故名可名,非常名也。非常名。《洞靈真經》曰:後世多誦方書,或學技藝,通說之言曰可言之言,翦巧綺濫,非常言也。無名,天地之始:《通玄經》曰:無名則無形,大道無形即靜而無為。大常之道,不道之道,芒乎大哉,此之謂天府大道無教也。有名,萬物之母《通玄經》曰:有名則有形,天地有形即靜而不言。大常之言,不言之言,芒乎大哉,此之謂天府天地無言也常無欲,以觀其妙,《南華經》曰:有天道焉,無為而尊天道也。天地大智,無為閑閑,大道無為,自然之妙也。常有欲,以觀其徼。《南華經》曰:有人道焉,有為而卑人道也。人學小智,有為閒閒,人道有為而徼倖也。《通玄經》曰:有為也,則傷而徼末也。此兩者,《通玄經》曰:循天者與道遊也,隨人者為俗學也。《南華經》曰: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