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27页

第2页 / 共127页

第3页 / 共127页

第4页 / 共127页

第5页 / 共127页

第6页 / 共127页

第7页 / 共127页

第8页 / 共12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19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一部,其中除托名黄帝撰《宅经》、蔡元定《发微论》、何溥《灵城精义》外,其余八部为郭璞一部、杨筠松五部,其高徒曾文汕一部,嫡徒赖文俊一部,郭杨典籍计有八部。为考证郭、杨风水术的最佳文献。四库全书具有经、史、子、集四大部,为我国最大的历史书库,是中华民族的古文化权威典籍,对国内外影响深远。堪舆类经典,在风水领域的考证工作中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第一、所录相地相墓书十一部,全部是繁体字,而且没有标点,对现代读者的阅读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而我们将其改为简体字,并加上标点,提高了它的使用价值,方便了阅读。第二、其中所谓相地相墓书,除赖文俊《催官篇》为原著,而系郭杨风水理论,蔡元定《发微论》为原著,是理学“风水”以外,其余均非原著而是托名的相地相墓书,特别是黄帝《宅经》,既非相地相墓书,所述是日家的修方书,也是无义理的。文词也不雅驯,出现于《四库全书》之内,确属讹误。第三、朱熹高弟子蔡元定等将朴素唯物主义者、大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鼻祖的郭璞关于风水学的典籍,进行了错误的删改,从而使后人和风水术界曲解了古文化中风水术的科学性,合理性。这也就是前言开始时所述一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第四、四库全书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修成迄今已二百余年,所收堪舆类书大都不是原著,竞无人发觉。是我们历史文献编纂史上的一大憾事。第五、这些伪书,给现代及今后的江湖“风水”,制造了理论根据,误导了公众对风水的看法。所以,我们写了这本《四库全书堪舆类经典考》。本书还将郭璞《葬书》进行了白话解,对风水的概念加以介绍,以飨读者,籍对参阅本书有所借鉴。郭璞《葬书》说:“气行也,因地之势。气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说得非常明白,“使”就谓之风水。使,必定要采取措施,不能空口叫“使”。因而所采取的“措施”,就谓之风水。对阴阳宅采取的措施是甚么呢?就是阴阳宅的建筑。故而风水的概念是:“风水者”,古人为生气“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之“使”也。使也者,“措施”也。措施者,“建筑”也。是故建筑者,即风水也。原始之“构木为巢”,既为原始风水,亦原始建筑者也。有人提出,风水是建筑的理论主导,而建筑是风水的实践,这种认识还不够到位。“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之使,既含理论也含实践。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笔者才疏学浅,虽经我们几易其稿,但毕竞水平有限,籍此抛砖,尚祈读者赐玉,俾能共同策鞭,使其更臻完善,识有所用。刘诗芸二00三年七月于江西赣州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