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357页

第2页 / 共357页

第3页 / 共357页

第4页 / 共357页

第5页 / 共357页

第6页 / 共357页

第7页 / 共357页

第8页 / 共35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49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自自伏羲画卦、文王演易以来,《易经》就被看成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道学大师萧天石先生曾说:《易经》“由无入有,由简入繁,由无极而太极、而阴阳、而四象、而八卦、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至于无穷之象,无穷之数,无穷之变,无穷之理,均可推而得之,籍而用之。由一本而万殊,由万殊而复归一本;本一而无穷”(萧天石:《道德经圣解》)。不仅如此,《易》还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根源,为诸子百家之所祖。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儒道两家,其中心思想无不以易为体,仅法易有别而已。儒法乾,道法坤。易之要在乾坤,以乾坤为门户。《系辞上传》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儒法乾,乾为纯阳之卦,法乾之“天行健”,而主“自强不息”,主先、主动、主上、主刚、主强、主进取,主张积极作为,是入世之学;道法坤,坤为纯阴之卦,法坤之“地势坤”,而主“厚德载物”,主后、主静、主下、主柔、主弱、主顺应,主张消极无为,功成身退,为出世之学。也就是说,儒家学说以周易中的第一卦乾卦为自己的逻辑起点,立论乾卦刚健特性,以此推演出自己对人生、社会、国家以至于万事万物的看法;而道家学说以坤卦为自己的逻辑起点,立论坤卦厚德品性,以此推演出对人生、社会、国家以至于万事万物的看法。然乾阳极而阴生,泰极而否至,物不可极,极则必反;坤阴极而阳生,无为而无所不为。儒道虽立论不同,然异曲而同工。“两家思想之所以相反而又能终相合者,不穷通乎《易》,便无以得其几微矣”(萧天石:《道德经圣解》)。及至现代,中国科学教育最权威高校之一—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出自《周易》乾坤两卦卦辞,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1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