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注-宋-朱弁-四书格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此内容为免费资源,请登录后查看
0
免费资源

第1页 / 共73页

第2页 / 共73页
该文档为免费文档,您可直接下载完整版进行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通玄真經[注]經名:通玄真經注。宋人朱弁《宋史口藝文志》著錄作十二卷,現殘存前七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通玄真經卷之一宋宣義郎献大理寺主簿兼括州縉雲縣令朱弁正儀注道原篇夫本相待者有原,醴相證者有歸。大道無原,至理無歸。今推之,道原反在乎物象之内,但復物之性,原其遠乎。老子曰:蓝惟生己白首,老在物先事始有物混成,夫道之為義也,理宗自然,醴本虚寂,不似於物,何以寄言?今偁有物者,欲明無物者也。混為能合清濁,成為不遺纖介者也。先天地生,天地以玄黄為色,方圆為形,道豈生於形色之後也?惟象無形,窈窈冥冥,可以理會難以目見。寂寥淡漠,不開其聲,應則無響,聽則無聲。吾強為之名字之曰道。夫形聲俱無,則名言莫及也。將欲示旨,非強而何?今聖人字道之由,義取乎無所不適也。夫道者,高不可極,深不可测,仰之澜高,俛之澜深,故知有極者非高,可測者非深。包裹天地,察受無形,周合二儀,資興品物而無迹可得也原流出,冲而不盈,自深而流,不絕其原,當虚而受,不溢於物濁而靜之徐清,同物謂之濁也。取其不汗之體,徐以會之,則本自清矣。徐也者,含理從容之謂也。施之無第,隨用而火。無所朝夕,萬古千秋,而今而後。表之不盈一握,真無纖微之質。約而能張,在乎至簡,從事則廣。幽而能明,雖寂默之幽,亦顯應之明也。柔而能刚,不與物争曰柔,能終不挫曰剛。含陰吐陽藏用為陰,昭化為陽。而章三光。日月星辰察之,故能各麗其所他山以之高,渭以之深,獸以之走,烏以之飛,麟以之游,鳳以之翔,星歷以之行。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